暂无数据
2021-10-11 16:38
张仲景
东汉名医张仲景非常擅于使用山药补虚,在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》中说“虚劳诸不足,风气百疾,薯蓣丸主之。”这是一首以山药为主药的补虚方剂,用于气血两虚,脾肺不足所致之虚劳,以及胃脘痛、痹症、闭经、月经不调等症。在他创制的“金匮肾气丸”中,也把山药作为健脾的重要组成成分。
查看详情 →
2021-10-11 16:36
《怀庆府志》
乾隆《怀庆府志》记载:山药入药以怀庆府“河内”(今称河南省温县)为良。故上乘的山药又称“怀山药”,简称“怀山”,也被许多人误称为“淮山”。至今在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香港等地区,除极少数行家外,一般卖家在推销山药时,仍称自己的货是地道的“淮山”,来自河南,甚至还有人补充说是河南的淮河流域焦作,夏时称“覃怀”,后称“怀州”,元称“怀孟路”,明清为“怀庆府”。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“春不过早、夏不过热、秋不过涝、冬不过冷”,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。由于此地北依太行山,南临黄河,被山河怀抱,得名为“怀”,又称“三百里怀川”。
2021-10-11 16:35
《河内县志》
清道光十三年(公元1883年)《河内县志》记载:“蔬之属曰薯,蓣称菜山药,药之薯蓣为药山药称铁棍山药,供药用,产于怀庆府者优”。
《禹贡》
《禹贡》书上称“怀”为“潭怀”,正是指的怀庆府一带。自古以来,怀山药可以食药兼用。最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记载:“山药补肾、益气、长肌肉、久服耳聪目明。”对久病虚弱者尤为显著,妇女产后食用可早日恢复健康。
2021-10-11 16:34
张锡纯医生
张锡纯曾经治疗过一例患者,是个女孩。这个女孩还没结婚,月经越来越少,最后闭经了整整一年多。她每日趟在床上,整天没有力气。当时人们都认为,她是患了肺结核,不好治了。张锡纯怎么治呢?就用山药。告诉她的家人,每天将四两山药研成粉末,熬水给那个女孩喝。结果这个方子真就见效了。两个月以后,这个女孩月经就又来了,真可谓是立竿见影。
2021-10-11 16:32
《红楼梦》
《红楼梦》第十一回:秦氏患病到了二十日以后,一日比一日懒,又懒吃东西,月经两个月没来。经大夫诊断不是怀孕。后来,凤姐又去探望她,秦氏道:“婶子回老太太,太太放心吧。昨天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,我吃了两块,倒像克化得动似的。”凤姐儿道:“明日再给你送来。” 山药在《红楼梦》见于多处。第十回张太医给秦可卿开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,第二十九回说的左归丸、右归丸、麦味地黄丸等皆有山药。山药糕主要原料是大枣和山药,能健脾和胃、生津养血固肾,所以秦氏道“老太太赏的山药糕点好象克化得动似的”。
慈禧光绪
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慈禧光绪逃出出京城,一路惊吓劳顿,到了平遥城里才吃上一顿好饭,狼吞虎咽饱餐了一顿牛肉,谁知到了半夜又吐又泻,光绪帝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根本不堪这一击,慈禧也是浑身上下软绵绵的,犹如大病一场,随行太医束手无策,只好请来当地名医,给他们熬了一碗山药粥,两人吃了以后,顿觉腹中滋润舒坦,半个时辰后,感觉体力恢复不少。慈禧太后慢慢地站起来走了几步,果然身轻气爽,光绪帝病歪歪的身子也仿佛突然间强壮起来,连声称赞这是神药。
2021-10-11 16:31
《湘中记》
东晋永和初年,有一个采药人来到衡山,迷路粮尽,坐在悬崖下休息。忽看到有一老翁,面色年轻,正对着石壁看书。采药人以饥饿告之,老翁给他食物吃(食物即为薯蓣),并指点他出山之路。采药人走了六天才回到家,而仍不知饥,由此方知薯蓣功效神奇。——《湘中记》
丝绸之路
几千年前,一条被称为东方与西方贸易桥梁的丝绸之路上,一群充满智慧的商人带着中国的丝绸、瓷器走向世界。同时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神秘之药,也随着黄沙,悄然的传入西亚和西欧,并慢慢为世人所熟知。到了明代,一位名叫郑和的人,七下西洋,又将这种药传入东南亚、中东以及非洲。西方的医药家和药商们,出于钦敬这种神秘之药的药效,就以其产于中华大地,而称之为华药。在西方人眼中,又一个象征中华文明的图腾出现了,在中国,我们称之为四大怀药。